2008-01-29

青黛Qingdai

【來源】 青黛,始載於(藥性本草)。為菘藍、草大青、馬藍、蓼藍(以上見大青葉)、木藍等葉中的色素,經加工製取,乾燥而成。

【採製】 將藍葉置缸,內用清水浸2~3天,至葉爛時撈出其殘渣,每5公斤加石灰500克,連續充分攪拌,撈取液面泡沫,曬乾,即為青黛。

【別名】 靛花 靛沬花

【性味】 鹹,寒。
(藥性本草):“味甘,平。”
(本草再新):“味苦,性寒,無毒。”

【歸經】 歸肝、肺、胃經。
(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肝、脾二經。”
(本草便讀):“入肝,又能入肺、胃。”

【功效主治】
功效一
清熱解毒
主治一
肝熱驚搐;熱咳痰稠;濕疹;口瘡

功效二
涼血散腫
主治二
血熱發斑及吐*;痄腮;瘡癰

【配伍應用】 
青黛能瀉肝火,清肺熱,解熱毒,可用於:
(1)治肝熱小兒驚風抽搐,常配伍牛黃、鉤藤等,如(小兒藥證直訣.卷下)涼驚丸。(宣明論方)當歸龍薈丸,則以之配伍龍膽草、蘆薈、黃連等,更增強了瀉肝膽實火之力。
(2)治肺熱咳嗽氣急痰稠,也宜於肝火灼肺證,常以本品配蛤殼即為(衛生源門.卷一)青蛤丸,為散服即黛蛤散,也常與瓜蔞仁、貝母、浮海石配,伍此即(症因脈治.卷二)青黛海石丸。
(3)治濕疹及口瘡等,多作外用,可單用或配冰片、黃柏等,撒於患處,或調油膏塗敷。

借其涼血散腫及清熱解毒之力,用於:
(1)熱毒發斑及熱迫血溢之吐血、咯血、*血。治發斑可配石膏、生地、升麻等,如(重訂通俗傷寒論)青黛石膏湯。治熱證出血可厄側柏葉、白茅根等涼血止血藥。
(2)用其散腫及解毒作用以治痄腮腫痛及熱毒瘡癰,可外用及內服,單用或與玄參、銀花、連翹等伍用。

【用量用法】 1.5~3克。宜入丸散用。外用適量,乾撒或調敷。

【使用注意】 
胃寒者慎用。

部分病人服後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便血諸症狀,也能影響肝功,嚴重者可抑制骨髓引起血小皮下降。

【本草選錄】 
(藥性本草):“解小兒疳熱消瘦,殺蟲。
(開寶本草):“主解諸藥毒,小兒諸熱,驚癇發熱,天行頭痛寒熱,煎水研服之。亦摩敷熱瘡,惡腫,金瘡,下血,蛇犬等毒。”
(本草求真):“青黛,大瀉肝經實火及散肝經火鬱。故凡小兒風熱驚癇,疳毒,丹熱癰瘡,蛇犬等毒,金瘡出血,噎膈蟲,食并天行頭痛,瘟疫熱毒,發斑,吐血,咯血,痢血等,或應作丸為衣,或用為末乾摻,或用水調敷,或入湯同服,或作餅子投治,皆取苦寒之性,以散風鬱燥結之義。”

【現代研究】 成分:含靛藍5~8%,靛玉紅0.1%等。

藥理:
抗癌有效成分為靛玉紅(已能人工合成),對動物移植性腫瘤有中等強度的抑制作用,可能主要是通過抑制癌細胞的核酸代謝而發揮作用。
青黛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炭疽桿菌、志賀氏痢疾桿菌、霍亂弧菌等有抗菌作用。

【臨床】

用於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靛玉紅的抗癌作用,臨床主要用治本病。據單用靛玉紅口服治療314 例觀,結果總緩解率為59.87%,總有效率為87.26 %。用法用靛玉紅口片,成人每日150~200毫克,少數可達300~400毫克,分3 次口服,連續1 個月至半年以上【靛玉紅臨床治療協作組.靛玉紅治療314 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研.中華血液學雜誌1988;3:135】。錢氏介紹,用全合成靛玉紅的類似物一一連用60天,結果總有效率95.03 %,緩解率80.6%,療效優於靛玉紅,消化邈反應亦輕,再次證實類化合物具抗癌作用【錢林生,等.異靛甲治134 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研究.中華血液病雜誌1988;3:135】。

按用青黛治療白血病,及受(宣明論方)當歸龍薈丸的啟發,因臨床應用該方有一定療效,後經篩選分析,發現為方中青黛的作用,並進而分離出有效成分靛玉紅。

用於銀屑病。每日服靛玉紅25~50毫克,療程8 週,治療35例,取得一定療效。治療前後對皮損部位作組織學檢查及電鏡觀察,表明其對增生的表皮細胞有選擇性的抑制作用【袁兆莊,等.靛玉紅治療銀屑病的臨床及超微結構研究.中華醫學雜誌1987;1:7】。

用於乾槽症。以青黛及氧化鋅各等分,丁香油適量調糊外用,治療拔牙後感染併發乾槽症45例取得一定療效【馮耀漢.青黛糊劑治療乾槽症有效.新中醫1983;9:11】。
用於口腔潰瘍。以珍黛散(珍珠、青黛等)塗患處,日3~4次,治療口腔疾病319 例,其中對297 例口腔潰瘍的有效率為92.92 %【鄭汝琪.珍黛散治療口腔疾病319例臨床療效觀報告.廣州醫藥1987;4:48】。

用於消化性潰瘍。以青黛為主,加入適量甘草與白芍流浸膏,以及西藥喃唑酮,製成“消瘍靈”膠囊服用,觀察325 例,結果治癒率為95.38%,據隨訪64例的復發率為10.9%【唐毅,等.消瘍靈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觀察.廣西中醫藥1988;1:1】。

Labels: ,

笨蛋!

我覺得自己是笨蛋!!

連續拉扯個兩天,彈性疲乏不說,還變得很白痴!

聽到簡訊聲,因為我沒開通什麼很炫的服務所以沒辦法收到朋友寄給我的簡訊。

(八成是圖文並茂的那種,搞不好還是短片)

一般來說,這樣的簡訊只會被我當成業者的行銷手段,我會D掉並打過去罵人。

不過我忽然想到,ㄟ你傳給我喔?我記得你的新手機還挺讚的不是嗎?下載挺ok嘛

最終我還是把簡訊D掉了,反正我手機爛到爆,沒什麼好收的!

不過,一剎那的遲疑,換來我對自己的責備!

也好~

Balance一下

我要過正常生活!不管不管!!我不管啦!!

幸好!
Hikaru Utada的wait and see馬上就蓋過她的前一首addicted to you
只可惜,一早的大雨,現在卻雲破天開。
不然,大雨中的快舞應該可以平撫!

最後,再來一首她的final distance

Labels:

2008-01-28

東坡詞期末報告(20030619)

東坡與酒——讀幾闋東坡和酒有關的詞偶感

先從東坡在丙辰中秋懷子由的那篇千古名作開始吧。這闋詞幾乎是家喻戶曉,就連童蒙時也要在中秋夜被長輩要求著搖頭吟哦。最後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期許裡,為著眼前能見到的家人好友歡欣快樂,也為著遠在他鄉未能即時返家的遊子略帶感傷卻又低低勸過「雖然不能長相聚,但至少看著的是同一個月亮。」

中秋佳節,豈可無酒?!
但酒來,真是為了歡飲?還是要借酒澆愁?


其實,我原本是想要以子瞻子由的兄弟之情當作題目的。因為小時候哥哥教我的第一首蘇詞,就是這首以懷子由為題的水調歌頭。後來又見到他用隸書寫就的「和子由澠池懷舊」前四句。我們兄妹並沒有蘇家兩兄弟的文采,也沒有他們那樣大起大落的人生;至少,還沒活到那樣的年紀,也還沒對這人生豁然開朗。但是,每每在東坡詞裡找到跟子由有關的片段時,我的高興非筆墨可形容。

只是東坡黃州之後的詞,似乎較少跟弟弟的唱和之作。是有一些,但想想我也不大會解。要是會錯意,豈不貽笑方家??更何況在教授面前班門弄斧實在不智,所以就作罷了。因為喜歡李太白的狂放不羈,兼而喜歡他的酒詩,喜歡他的酒後吐真言。雖然其中消沉之作也所在多有,但是人生本就難免起起伏伏。讀著時,反而似乎更能有所共感。我沒有多大歲數,這樣說也許狂妄了。不過,東坡李白都是適情適性的人,也總會有凡夫俗子的低盪以及簡單的快樂。所以,喜歡東坡和酒有關的作品並試著以自己的觀點來想,應該不算是太大的罪過。

黃州以及之後的作品,提到和飲酒相關字眼的(例如「杯」、「醉」、「飲」……等等),大概有二三十首。其中,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裡,東坡拄杖站在家門外,聆聽大江翻滾之聲,心裡想必不是滋味。敲門過後,僮僕卻早就熟睡,沒有儆醒等待這位家主的歸來。如果是我,大概早就怒氣沖沖,準備破門而入之後給這些僮僕一陣好罵了。東坡卻在這時靜了下來,聽著江水在暗夜中滔滔奔流,想著要「江海寄餘生」。我想,夜裡聽見水流奔騰,要不會因為疑有怪物而心生膽怯,要不便會因著產生一種孤寂之感吧?我沒有在夜裡聽江水的經驗,不過有幾次夜裡獨自到海邊聽潮,也許因為是獨自一人,所以去除了那種和朋友同往的喧鬧之感,所以才聽得見潮汐細微的漲退。面對大海,真有一種此身渺小不足一哂的感嘆。活在現代,我們總是期望別人對我們自己的權益多注意些,總是要高舉自己多些,也總是想要清楚劃分人我的分際。懷抱家國之思,以天下為念的的詩人尚且要責備自己「何時忘卻營營」,我們卻自以為正該要好好為自己多做打算才是。我沒有為萬世開太平那樣宏大的職志,我也只想將此身如一葉般藏於林中沒沒以終不受注意。但我也自知自己貪戀世上美好的享受,同世人一樣是營營青蠅。但有時候我也矛盾,我這樣的年紀,也沒有遭逢生死大難,怎麼就輕易的放棄,不去闖出一番天地?

我想,東坡一定也在多少時候,這樣反覆的思辯,卻還是不了了之沒有結論的情形多些吧?

不過,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這闋詞裡,為自己醒酒的,可是料峭春風,並非纖纖素手所捧湯藥。題目中的「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或許點出先生的逍遙適意,但最末的「也無風雨也無晴」倒叫人有些擔心。有的人是強做歡顏,文章詩詞裡勉強擠出個「愁去」,但任誰都看得出來這是苦笑,主人翁尚未能超脫。不過,東坡這句,當然可以解釋為他的心境確然恬靜安適,不再為外務/物所擾了。但是,既無風雨也無晴暖,是不是太過了些?詩人在這時候,是不是因為有些自我保護,所以才懶管世事紛擾?要是生在那時代,並且可以和東坡交上朋友的話,我想我也許會忍不住要站到他面前,或拔劍或戟指,怒目問他。風雨盡去,固然很好;但是,我不禁要懷疑,要是真能對諸事恬靜自持,又怎能再寫出千古寂寞?當真連風雨晴日都感受不到了嗎?我想,詩人在這裡,很可能還是有些掛意他的「蕭瑟處」的。要是對昨天沒有一絲一毫遺憾的話,又何必以「蕭瑟」入句?我很喜歡定風波的格式,雖然我並不懂格律這些,一句吟哦後繼之以促急的頓語,之後再接上徐徐的一句,有種讓人「舒了口氣」的感受(不論是烏氣悶氣或是豪氣劍氣)。「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之後繼之以舒緩的「一蓑煙雨任平生」,真有種下一步先生就要走進茫茫霧裡的感覺。很多人喜歡這闋詞的最後,「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這句卻給我一種清冷不能靠近的感受,反不如上面那一句了。

要是沒有「雨具先去」,東坡也不會寫出這闋膾炙人口的詞來。這樣想想,還真是慶幸。不過我可不是幸災樂禍喔。:)

東坡雖說「罪大天能蓋」,但也不免流露出寂寥之氣。否則,他也不會在同一闋詞的最後以「乘桴且恁浮於海」這樣的喟然煞尾了。是了,這學期讀東坡詞之前,我總認為讀詞就是讀詞,不必拘泥於作家的身世出身,不必拘泥於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但要是沒有因為烏臺詩案,又怎能見子由對自己對家國的反思以及心境上的微調?又怎能見子瞻子由兄弟之情如此堅篤?本來,因為想要寫蘇家兄弟之情,所以參考了蘇轍集,裡面的詩,頗多酬謝唱和之作,顯然不是子由的強項,比起他的文章是稍遜了。但是,其中許多詩提及子瞻,不論是或唱或和,或是聽說子瞻情況如何……讀它幾首,兄弟友愛躍然紙上,也常常令我想起啟蒙我讀蘇詞的哥哥。讀到蘇轍因為蘇軾下獄而上給皇帝的書,再對比蘇軾在獄中寫給子由的詩,不禁很為蘇家兄弟不平,他們所處的時代對他們太壞了,皇帝隨隨便便就可以使臣下震顫不已,連連乞求赦免。他們並非是拘泥於新法舊法黨派名目之爭的人,不是那種全有或全無一逕反對或支持的人,卻因為這樣而成了夾縫中的尷尬。

東坡是個至情至性的人,但情感卻又相當理性,不似李白的真狂妄。在他六十六年的歲月裡,或許波瀾重重,或許生活窘困,但他始終未曾因而頹唐失志,一直堅強的活下去。記得最後一堂課上,教授提及溫柔敦厚的心,就是詩心。我想,東坡性情裡最難能可貴的,當屬他自始至終保有那顆溫柔細膩的詩人心吧!雖然中經波濤洶湧,卻能一直秉持著那樣真摯的胸懷寫作。也因為如此,他留下了千古傳頌的作品,讓我們後代人得以窺知他豐富的文學才華,領略他真正的內心世界。

Labe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