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21

20100718_笙獨奏會


原本拿了五張票,期待跟家人一起聆賞。不料老頑童沒有興趣,小甜甜跟潑猴小虎一家可能要去姐妹歸寧婚宴。問了一些人,實在是因為和姐妹的婚宴衝突了,大家都給個抱歉的微笑。本想著唉,索了這麼多票,不會反倒叫那些想來的聽眾不得其門而入吧?傍晚時我已經覺得自己一個人挺好,但聽淇說到時見還是微微一笑。

不過我沒遇見淇,開演前停了搜尋,反正如果我們都在,散場後聊聊也不壞。

也幸好我是自己一個人去。最後一首「笑傲江湖」時竟忍不住落淚,實是始料未及。要是邀了不怎麼熟識的朋友同往,勢必要同坐一處(總不好把人撇下,再怎麼說也不是看電影那樣幾近白描的呈現);那要麼我就是止住了眼淚強自鎮定,要麼我就是在散場時讓人擔心地關切;終究,這怎麼能說得清楚?

7/20晚上聽我說起流淚一事,雲忍不住:「你幹嘛?令狐沖喔?」其實,笙是很熱情歡快的樂器,帶點隨興的(當然我不是指36簧那種大傢伙),恰巧演奏者也選了許多開朗的曲子。認真來說,笑傲江湖也並不悲情。那麼,到底為什麼?

插播一下:演奏者的眼睛非常漂亮。讓人禁不住想她真該演奏蘆笙。

先說說兩首曲子,是這位演奏者和另一位合奏的:
"什麼"裡,她吹奏笙和Khene(和我從沙巴帶回來的樂器有些類似),他則是吹奏日本尺八;這是帶點實驗性質的創作,大致上以"雨夜花"和"Sakura"為引。節目單上寫得可愛:常有人問:「什麼是音樂?什麼是藝術?」…聆聽吧!"什麼"就是我的藝術、我的音樂!所以,聽到什麼,就是"什麼"!

另一首是"月光下的鳳尾竹",兩位都使用葫蘆絲。輕清雅淡,本該深情細膩,但曲子走來並沒有唱和之感,有點各自為政,自己抓音樂的拍子。也許是因為這首曲子伴奏的部分是用音響播放而非現場演奏吧?沒能將這首葫蘆絲的代表作發揮得淋漓盡致,有些可惜。

也因此,當笑傲江湖以小樂團的方式配置出現,而笙和笛往復迴旋開啟問答時,對於流淚的原因我其實心下瞭然。樂曲蒼壯但並不悲涼,金庸的笑傲江湖結局也沒什麼優劣(等書劍恩仇了結,下回我要借這一部)。藉著這幾段樂句,我私臆著吹笛者和吹笙者不知是否是伴侶關係?在此之前的兩首合奏,我頂多只認為這兩人是同學這類的關係,雖然一起演繹的歌曲活潑旖旎,但卻中規中矩。此時的一來一往,說是對話也好,也似乎是劍招的演練,其間並無纏綿悱惻之意,反倒給其他樂器烘得有些蕭肅,但笛音笙樂穿梭其中,深情默契盡在。

無人能與我並轡,也許我只是覺得寂寥。無古人,無來者,萬水千山任我縱橫。

今日上網查了作曲者蘇文慶,意外在facebook上看到整個大樂團的協奏曲式。是,磅礡許多,但卻少了些潛藏的心事。也許,這才是江湖所該有的樣貌吧?為什麼使用笙作為主奏樂器呢?不會因為任盈盈跟藍鳳凰是苗人吧?呵~http://www.facebook.com/video/video.php?v=10150152682395220 

趁勢瀏覽了這個網址,發現原來燕子這首二胡協奏曲也是出自同一位作曲家。初時我還想真有這麼巧嗎?就那首燕子?是,就那首三兩年前安平國中國樂團在社教館期末公演時,銘燻哥"領銜主演"的那首,一樣我也落淚了。這是作曲家思念妻子之作,脫自一首新疆民歌。

行雲流水一般,跳脫了傳統五聲音階,開闔起落,跌宕有致。我想這是為何這兩首曲子這麼令我喜愛的原因之一,縱然我只各聽過一次。

網路上居然也有大提琴版本的燕子,不過不知道是否收音技巧不純熟,一整個雜亂。我想,縱然在國樂團裡有大提琴的位置,但以大提琴來擔任國樂的主奏還是有那麼一點說不上來的違和感。連續幾個「Ti La Sol」類似琶音的效果太過強勢,失了那種淡淡的悠遠的追憶的空靈之美。
http://openviv.com/zKeDv_jHs9w/part-2-Cello-concerto-Swallowspart-2-fsocm-mp4.html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