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6

20100412_寂寞高手一時俱無蹤

為了要看華視八點檔的射鵰英雄傳完結篇,我很迅速地清掉工作、回家。(都不知道原來可以這麼有效率 XD)

0408結束在李萍和郭靖因為想開溜被成吉思汗抓回去。因為對原著一直都很不熟,這樣的結束讓我心裡充滿問號:「接下來呢?」隔天晚上在網路上找到金庸的最後幾回,看完。

最後一集顯得很匆促,短短兩小時不到要塞進將近三回的內容。很多該舖的梗都略去了,實在很糟。(老頑童認為原本大陸劇組拍的應該不只二十集,想必是華視做了濃縮。所言甚是。)

0413再次上維基百科查詢,才發現更多牽連的案外案。原來我所以為的舊版不是舊版,楊過的生母在「第一版」裡其實是秦南琴(哀,這是誰呀?連名字也俗得可以),絕招是打蛇,被郭靖所救(背景不明)因而暗戀郭靖,後遭楊康玷辱,生下楊過。

初版-1:楊康毒發,穆念慈免其受苦,將他刺死後自盡。(喔所以秦小姐自己把楊過養大?)
初版-2:穆念慈取代秦南琴,扶養楊過,後因病去世。(養母模式啟動?)
1980年版:穆念慈生楊過。在楊過11歲時染病去世。(自己生自己養比較不費力。有時候出場人物太多,忘記幫他們一一了結就有點糗 XD)

好啦,本文不是要討論楊家。

看了包惜弱跟穆念慈(好啦,應該是說看了這齣射鵰英雄傳),忽然覺得,母親對小孩的影響是很大的。包惜弱不像李萍那麼烈,心裡縱有是非之心也不能持守,楊康一直在金人與漢人雙重身份之間掙扎,包惜弱也有責任,不能只責怪楊康少年心性,貪圖富貴。畢竟,完顏洪烈真的是將楊康視如己出;這樣的胸襟也可算是天下少有。至於穆念慈,也是一個半推半就之下不能把持自己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有個性,但遇到楊康,卻施展不開。還好她在楊過11歲時就去世了,否則楊過身上還不知道要有多少遺毒?不過,綜觀神鵰俠侶,楊過對「父親」一直存在著疑惑及情結,穆念慈總是恥於提及楊康,多少也造成了影響(這種把錯「全」暗示性地推到一個已死之人的做法實在令人不敢苟同)。

不過,母愛也不是本文的重點。
為什麼會對射鵰忽然有興趣呢?因為片中飾演郭靖的演員李亞鵬。在上一齣華視的金庸裡,他飾演令狐沖。笑傲江湖快播完時,頻打射鵰英雄傳的廣告。本已打定主意不再流連晚間八點電視前的決心頻頻動搖,除了出演黃蓉的周迅讓我眼亮,我也很好奇,佻達的令狐沖跟??(抱歉我一下子還真想不出該怎麼用兩個字了結他,不過應該無妨,郭大俠可是武俠界誰人不知誰人不曉響噹噹的要角兒)的郭靖是幾乎南轅北轍的類型,同一位演員要怎麼挑戰呢?

不過後來我仔細想過,誰知道這兩部片各自在什麼時候拍攝完成?只要相隔一個月以上,演員要轉換心境當然比起隔個週末就看著同一個演員扮演不同人生的觀眾容易許多。唉唉我陷入「看戲痴」的愚妄裡。

更何況,要是不能挑戰多元戲路,那也稱不上好演員。

總之,對於射鵰英雄傳,雖然我的出席率沒有達到80%,但因為李亞鵬所扮演的角色是最常出現的(主角麼),所以還是能觀察個七八成。該起立鼓掌的,郭靖這角色不好演,質樸駑鈍常鑽死胡同(對感情的執著,你不能否認那也是個牛角尖,只是幸好有人在牛角尖與他相會),一般來說,如果最後沒有被扶正成為大俠,誰想演這樣的角色?大部分飾演郭靖的演員幾乎都略過了魯鈍愚笨的特質而故意將之詮釋為純厚木訥,反正他練完降龍十八掌跟左右手互搏之後幾乎就是天下無敵,誰還敢囉嗦?!

我說了,沒有人「一開始」就想蹲低賣醜耍笨蛋(尤其那些憑長相扶搖直上青雲一下子就被遴選為主角的人),誰都想站在舞台中央,或者,我們再說得冒犯些,當導演(按著自己的心意去玩去變(如果演員聽話的話),你不能否認那當中有著手掌大權的快感)。除非你在後台嘗到其他人不能領略的真善美。

好了,導演的權力投射也不是本文重點。

之前的演員對郭靖的詮釋大抵上是正氣凜然的,但卻太聰明了些。郭靖的質樸和愚魯是不能分開來談的,單憑這點,李亞鵬的郭靖就演得比其他人成功。他所詮釋的郭靖和令狐沖有著極大的差異,並不只是演郭靖時說話慢一點,髮型服裝整齊一點,表情笨一點,最重要的是眼神(包含轉眼珠子的速度和靈活度)。這不禁令我揣想他私底下的樣貌,偏向令狐沖或是郭靖多些?我一向對表演者下了舞台之後的生活沒什麼探究的意圖,李亞鵬還算不上例外,但「他是誰?」的確令我好奇。

當然李亞鵬所飾演的郭靖還是有不足之處。一樣,就壞在「駑鈍愚笨」這四個字上,還是不夠,尤其是那些刻意鋪排郭靖「嚇傻了」以至於結結巴巴的樣子。李亞鵬沒有茫然的眼神,頂多是不知所措。不知所措是被教育出來的,茫然卻是連「大事不妙」也沒意識到的狀態。

但比起我所見過的郭靖,已是可圈可點。

不過最後,黃藥師對黃蓉說:「誰再說我的靖兒傻?」個人以為,這樣嚴重的加詞實在太噁心了!黃藥師就不是那樣的個性,他頂多會叫他靖兒卻不會冠之以「我的靖兒」。郭靖跟他一直沒有辦法展開對談,任是黃蓉也勉強不來,以黃藥師的個性亦不會相強。他直到遇見了楊過才真有交心的對象。也許劇組認為這樣才有個happy ending吧?只是我認為,比諸小說裡"黃藥師哈哈大笑,一手挽了女兒,一手挽著郭靖"(下華山時)以及"黃蓉抿嘴微笑,想出口罵他「傻子」,但向父親瞧了一眼便忍住了不說。"劇組這樣的安排真可說是天外飛來一筆(只可惜是爆破性的一筆)。

這齣射鵰或許是側重於人情之間的兩難吧?對於那些身不由己的人多是著墨於他們的掙扎,教人不忍多加苛責。大至掙扎於身分認同(不要說楊康掙扎過,即便呆頭呆腦(這可不是我說的,金庸在第三回裡給郭靖的出場就是「學話甚慢,有點兒呆頭呆腦」)的郭靖也同樣經歷過,歷時長短的差異罷了),小至個人對於承諾信義的難以兩全。對於擺盪於天平兩端的無奈,詮釋得算是到點。

(噢,以上所謂大小之別,僅就牽涉層面做個區分,並非我認為身分認同的格局就高於承諾信義)

郭靖算是幸運,若非有許許多多事情湊巧一環接一環地發生,他恐怕也不能從中「說服自己」脫身。他常常依著直覺不加機巧的處事待人,原因自己往往也說不上來,如此不免得罪許多人,也叫許多人誤解(華箏只會用鞭子胡抽一氣,是沒用的);他的想法,若非心有七竅的黃蓉,旁人原也不易拆解;黃蓉以外的其他人,大多在一開始難以理解他的行為及思路卻又在明白後心喜他的為人,即是為此。
說郭靖幸運,是因為他不像楊過心思機巧百變,對許多似是而非的道理能看清其中誤謬進而放膽甩脫不理。楊過的自由是掙來的,也可說是漠視一般禮教而來,這點郭靖是辦不到的,因為這些禮教形塑了他、餵養了他。所以我說郭靖幸運,許多看來無解的兩難並不是他親自解決的,而是環境推波助瀾的結果。也許可以說,天公疼憨人。

一馬奔騰 射鵰引弓 天地都在我心中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