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車20011116
11/13
張猴子的生日,我溜到中壢,和死黨逛街。她從台南上來,嫌台北離竹北太遠,不方便。所以我捨命陪君子,一上一下,很公平。:)
近九點,隔天上班上課,時候不早。該是曲終人散的時候。恰好9:13 同時有北上的自強號及南下的電聯。好巧。我們買了票,一起進月台。在第一月台上聊了陣子,9:08 ,她才下地下道,準備到第二月台等她的車。
等到她的身影再次從地下道邊邊冒出來,忽然有點奇怪的感覺。我們總是一起進退。一起等車坐車離開某某地方。或是誰送誰進月台。像這樣一起等車,卻是要往不同的方向,似乎是第一次。即便是往不同地方去,也多是其中一方先送走對方,再自己去搭車。或者,甚至在還不到搭車的地點,兩人便有默契似的散了。
她在對面站定,就在我的正對面。其實月台之間並不遠,但我們什麼也沒說。只是相視微笑,裝裝可愛白癡的臉。只是默默的凝望。或者,假裝把焦點丟在對方身後。
沒有背影裡邊煽情的爬月台情節。我忽然覺得有點焦躁,怎麼火車還不來?不擅長處理這種奇妙的情境,我把臉轉開,希望找到公共電話。打個電話到對面去,消磨時間也好。
可惜,公共電話有人。它們也正在承受兩端的悲歡離合。
她的車先到。車將進站時,我們站在月台上,揮手但沒有一直。直到車廂把月台擠住,看不見了。而我的車也來了。自強號,很少誤點。
火車一南一北的開走了。交會的時刻只有短短幾分鐘。竹北,台北。只是差一個字,聽起來沒有多遠的距離。還好。至少,都還在同一個島上。
曾幾何時,我們不大像高中那般推心置腹,不再像高中那般,一有事情便想到對方。總是急著找對方分享。高中時,我們承載了彼此許多的重量,歡喜悲傷都有的重量。那時的我們,秘密簡直是以萬軍不可匹敵的氣勢傾洩而出的。狂妄的大談生死,把失戀的悲傷用酒精退燒。豪情萬千的說再也不談戀愛,要以後一屋子死黨。
沒有秘密。
直到如今,我還記得那一個黃昏的操場邊,她對我說過的,最大的秘密。敘事之平緩沒有起伏,她只是一直望著天邊的夕陽。
我以為我們會一直這麼下去,直到誰先離開人世。
但!沒有。
誰也沒有肉體上的死去。這一點,到現在誰都還沒有背叛誰。
或許該值得驕傲。
現在,我們不再如同高中那般,盡力揮霍青春。青春或許對我們來說,已經是過去式。那天我們聊到高中時,早起去買花、海邊看日出、蹺課去高雄。相視而笑之際,雖也會說「真搞不懂那時怎麼會這樣。」但其實我們都清楚,這不過是慣用語法罷了。那時為什麼這樣,對我們來說,並不需要去懂去瞭解。
而這些年來,我們各自受著自己的人生。雖也有所交集,總是不多。我們不習慣老談著過去,畢竟高中時也只有兩年的交會。九個年頭過了,認識至今。人可以從十七歲的青澀蛻變為二十五歲的什麼?
初識時,高一升高二的暑期輔導。我坐在最後一排,下課了,拿著紅皮的紅樓夢,沈在裡面。臂上戴著爺爺的孝,儘用紅樓夢擋話。忽然一句:「我是xxx ,你是不是xx的同學xxx ??」喚醒我。是現在去當兵的死黨。
現在我們不多說秘密,也少提當年。只是,多了會心一笑和無言的眼神交會。那是一句「我懂。」
現在的我們,話題大多是出國去哪邊玩?哪邊買東西?吃喝玩樂?嘻嘻,大多數時候,我很喜歡她所扮演的酒肉朋友的角色。
也許平日我的生活沒有她的參與,頂多就是馬後砲。「我今天和系上同學去......」而她也會和我分享她和同事到富基漁港吃海鮮的精彩。
但是當真正的煩悶到時,我想找她說清。而她也可以第一時間給予回饋。
最容易第一時間想起她們的,是除夕夜。我們總有不成文的默契,在除夕夜的最後幾秒,一起在台南各自家裡在電話裡倒數。沒有一起過節的欣喜若狂氣氛,有的只是彼此輕聲的問候「最近如何?」
沒有小時候的把酒言歡豪氣萬千,有的只是輕輕的淡淡的情緒。
沒有了火似的熱力溫度,留下輕緩緩微風涼涼的拂過。
除夕夜,我會記掛著要跟她們報個平安。我的家人在我身邊,剩下的「家人」各在她們家裡或是重視的人家裡。
這樣的友誼,也許不該說是友誼。在我心裡,她們和我的家人一樣重要。
這樣的情感,需要多久時間的堆積?又,可以維持多久?
我不知道。
我只記得當年她說的話。
「朋友就是這樣,在一起的時候絢爛奔放,沒有交集的時候就靜靜走開。」
想起布丁寄給我的信。去找你的朋友時,如果要求你的朋友帶著你到處去跑,是不是就顯得不懷好意?或是另有目的?
我想不是。
如果是我,我會很興奮的帶著ㄊㄚ在台南到處晃。說說我當年在赤崁樓抓魚差點被捕的逃生路線。吃吃我從小到大吃不膩的福記肉圓。看看高中蹺課常去的海邊或是KTV 。
不是有一句話說「來不及參與你的過去......」嗎?沒關係,你可以跟我一起回想。:)
我會很高興的。所以不要嫌我多話噢。:P
為什麼「從前的朋友」只能聊回憶呢?多說說現在的狀況,並不見得會毀損友誼。我想,是因為這樣,所以才能一直保有這位死黨吧?可以互相交換情報,開拓自己的視野,不是很好嗎?
即便不是我的死黨,即便我沒有視你如家人,但我希望,多年後相見,你我都可以淡淡的微笑,淺淺的問句「這幾年如何?」然後,再度展開另一段和過往不甚相同但有交集的友誼。
給你們,我每一個朋友。
~~~~
忽然很想給每一個兄弟、朋友、老師......寫寫卡片。
張猴子的生日,我溜到中壢,和死黨逛街。她從台南上來,嫌台北離竹北太遠,不方便。所以我捨命陪君子,一上一下,很公平。:)
近九點,隔天上班上課,時候不早。該是曲終人散的時候。恰好9:13 同時有北上的自強號及南下的電聯。好巧。我們買了票,一起進月台。在第一月台上聊了陣子,9:08 ,她才下地下道,準備到第二月台等她的車。
等到她的身影再次從地下道邊邊冒出來,忽然有點奇怪的感覺。我們總是一起進退。一起等車坐車離開某某地方。或是誰送誰進月台。像這樣一起等車,卻是要往不同的方向,似乎是第一次。即便是往不同地方去,也多是其中一方先送走對方,再自己去搭車。或者,甚至在還不到搭車的地點,兩人便有默契似的散了。
她在對面站定,就在我的正對面。其實月台之間並不遠,但我們什麼也沒說。只是相視微笑,裝裝可愛白癡的臉。只是默默的凝望。或者,假裝把焦點丟在對方身後。
沒有背影裡邊煽情的爬月台情節。我忽然覺得有點焦躁,怎麼火車還不來?不擅長處理這種奇妙的情境,我把臉轉開,希望找到公共電話。打個電話到對面去,消磨時間也好。
可惜,公共電話有人。它們也正在承受兩端的悲歡離合。
她的車先到。車將進站時,我們站在月台上,揮手但沒有一直。直到車廂把月台擠住,看不見了。而我的車也來了。自強號,很少誤點。
火車一南一北的開走了。交會的時刻只有短短幾分鐘。竹北,台北。只是差一個字,聽起來沒有多遠的距離。還好。至少,都還在同一個島上。
曾幾何時,我們不大像高中那般推心置腹,不再像高中那般,一有事情便想到對方。總是急著找對方分享。高中時,我們承載了彼此許多的重量,歡喜悲傷都有的重量。那時的我們,秘密簡直是以萬軍不可匹敵的氣勢傾洩而出的。狂妄的大談生死,把失戀的悲傷用酒精退燒。豪情萬千的說再也不談戀愛,要以後一屋子死黨。
沒有秘密。
直到如今,我還記得那一個黃昏的操場邊,她對我說過的,最大的秘密。敘事之平緩沒有起伏,她只是一直望著天邊的夕陽。
我以為我們會一直這麼下去,直到誰先離開人世。
但!沒有。
誰也沒有肉體上的死去。這一點,到現在誰都還沒有背叛誰。
或許該值得驕傲。
現在,我們不再如同高中那般,盡力揮霍青春。青春或許對我們來說,已經是過去式。那天我們聊到高中時,早起去買花、海邊看日出、蹺課去高雄。相視而笑之際,雖也會說「真搞不懂那時怎麼會這樣。」但其實我們都清楚,這不過是慣用語法罷了。那時為什麼這樣,對我們來說,並不需要去懂去瞭解。
而這些年來,我們各自受著自己的人生。雖也有所交集,總是不多。我們不習慣老談著過去,畢竟高中時也只有兩年的交會。九個年頭過了,認識至今。人可以從十七歲的青澀蛻變為二十五歲的什麼?
初識時,高一升高二的暑期輔導。我坐在最後一排,下課了,拿著紅皮的紅樓夢,沈在裡面。臂上戴著爺爺的孝,儘用紅樓夢擋話。忽然一句:「我是xxx ,你是不是xx的同學xxx ??」喚醒我。是現在去當兵的死黨。
現在我們不多說秘密,也少提當年。只是,多了會心一笑和無言的眼神交會。那是一句「我懂。」
現在的我們,話題大多是出國去哪邊玩?哪邊買東西?吃喝玩樂?嘻嘻,大多數時候,我很喜歡她所扮演的酒肉朋友的角色。
也許平日我的生活沒有她的參與,頂多就是馬後砲。「我今天和系上同學去......」而她也會和我分享她和同事到富基漁港吃海鮮的精彩。
但是當真正的煩悶到時,我想找她說清。而她也可以第一時間給予回饋。
最容易第一時間想起她們的,是除夕夜。我們總有不成文的默契,在除夕夜的最後幾秒,一起在台南各自家裡在電話裡倒數。沒有一起過節的欣喜若狂氣氛,有的只是彼此輕聲的問候「最近如何?」
沒有小時候的把酒言歡豪氣萬千,有的只是輕輕的淡淡的情緒。
沒有了火似的熱力溫度,留下輕緩緩微風涼涼的拂過。
除夕夜,我會記掛著要跟她們報個平安。我的家人在我身邊,剩下的「家人」各在她們家裡或是重視的人家裡。
這樣的友誼,也許不該說是友誼。在我心裡,她們和我的家人一樣重要。
這樣的情感,需要多久時間的堆積?又,可以維持多久?
我不知道。
我只記得當年她說的話。
「朋友就是這樣,在一起的時候絢爛奔放,沒有交集的時候就靜靜走開。」
想起布丁寄給我的信。去找你的朋友時,如果要求你的朋友帶著你到處去跑,是不是就顯得不懷好意?或是另有目的?
我想不是。
如果是我,我會很興奮的帶著ㄊㄚ在台南到處晃。說說我當年在赤崁樓抓魚差點被捕的逃生路線。吃吃我從小到大吃不膩的福記肉圓。看看高中蹺課常去的海邊或是KTV 。
不是有一句話說「來不及參與你的過去......」嗎?沒關係,你可以跟我一起回想。:)
我會很高興的。所以不要嫌我多話噢。:P
為什麼「從前的朋友」只能聊回憶呢?多說說現在的狀況,並不見得會毀損友誼。我想,是因為這樣,所以才能一直保有這位死黨吧?可以互相交換情報,開拓自己的視野,不是很好嗎?
即便不是我的死黨,即便我沒有視你如家人,但我希望,多年後相見,你我都可以淡淡的微笑,淺淺的問句「這幾年如何?」然後,再度展開另一段和過往不甚相同但有交集的友誼。
給你們,我每一個朋友。
~~~~
忽然很想給每一個兄弟、朋友、老師......寫寫卡片。
Labels: 雜言感想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